您所在的位置:爱球网 >> 综合 >> 乒乓

他们的第一次,都是从“万体馆”开始……

2025-07-23  来源: 爱球网 www.24iq.com 点击:

一份外事接待收到的小礼物,开启了他的收藏生涯;一次失败的拍摄经历让她对体育摄影行业的故事感到愤慨...自7月初上海体育馆向社会收集老物件和珍贵图像以来,博物馆收到了各方跨越近50年的老照片和珍贵收藏。追溯“万体馆”的50年,也打开了很多人记忆中的宝箱。

1975年8月,上海体育馆正式竣工,位于上海西南部,是当时中国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全的体育馆。它也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为“万体馆”,因为它容纳了18000名观众。多年后,这座圆润透明的水晶宫殿体育馆成为上海人的骄傲。

由于历史性的时刻,一座建筑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建成初期的上海体育馆。

他的“小藏品”开启了新世界

1976年9月19日,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热烈氛围下,上海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上海体育馆拉开帷幕,博物馆挤满了人。在为期四天的比赛中,来自日本、瑞典、南斯拉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罗马尼亚、法国和中国的球员以球会友的身份进行了一次美谈。

那一年,在上海体育系统工作的陈鸿康负责接待瑞典乒乓球队,他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了瑞典朋友的高度评价。离开时,瑞典队领导给了他一些纪念品,一把精致小巧的钢刀,还有国旗标志的钥匙扣和圆珠笔。“我觉得挺精致漂亮的,就收起来了。正是从这些小纪念品开始,我走进了收藏的新世界。”

一九七六年,上海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上海体育馆举行,当时陈鸿康收到了瑞典乒乓球队的纪念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鸿康的收藏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的体育瑰宝聚集在他的小工作室里。奖牌、奖杯、徽章、球衣、球拍...一切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记忆。2004年3月,“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中国第一家私人综合体育文化收藏馆在陈鸿康的家中正式向公众开放。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徐寅生亲自写下了博物馆的名字。

如今,陈鸿康已经是一个老人,他把这些收藏当成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照顾它们,小心翼翼地整理它们:整理近30个类别,逐一分类、编号、制作铭牌、编制目录、打印书籍,为所有收藏品精心构建精准细致的“户籍”。这些收藏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传达了中国体育在世界各地的辉煌和梦想。

陈鸿康为上海体育馆50周年提供的部分藏品。

这一次,陈鸿康拿出了近20件展品,如小钢刀、东亚运动会纪念册、海报、徽章等,与大众分享体育的荣耀。

与“万体馆”相互成就。

洪南丽也是一位80岁的老人,是上海资深体育摄影师。她与“万体馆”的起源始于1978年6月举行的上海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那一年,洪南丽,一个体操运动员,在组委会工作,从准备到正式比赛。她说:“当时上海体育馆的门钥匙还在她口袋里,责任重大!”

洪南丽的体育摄影生涯始于失败的经历。1979年,在体育系统工作的洪南丽被分配到上海体育馆为美国队拍照。比赛结束后,由于室内环境光线不足,照片无法打印。同事们都知道“洪南丽拍错了!”那一次之后,她意识到成功的拍摄是由很多细节组成的,缺一不可。

一九九三年东亚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体育馆训练馆举行,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出席。洪南丽摄

曾经在上海体育馆拍摄的老照片,现在已经被洪南丽整理归档到电脑上了。为了这次征集,她精心挑选了近百张照片。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手里拿着铅笔沉思的照片,是1993年东亚运动会洪南丽摄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在上海体育馆训练馆举行。当时洪南丽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没有采访证,但她觉得机会很少见。她拿着相机从二楼跑到一楼,从最后一排移到第一排,拍下了这张生动的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被选为中国申奥的相册。

在上海体育馆举行的2004年NBA中国赛。姚明赛前训练。洪南丽摄

在上海体育馆举行的2004年NBA中国赛,姚明(右一)与刘炜(左一)同场比赛。洪南丽摄

NBA中国赛(火箭vs国王季前赛)于2004年10月14日在上海体育馆举行。在同行的帮助下,洪南丽“混”进体育馆拍摄姚明训练的照片;比赛日,他自己抢票,在观众看台上拍了一张姚明和刘炜同框的珍贵照片。

洪南丽拍摄的龙舞照片在上海体育馆市运会彩排中获得美国大众摄影金奖。

洪南丽在上海体育馆运动彩排中拍摄的龙舞照片也获得了美国大众摄影金奖。勤奋是洪南丽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她常说:“她体育摄影生涯的亮点是在上海体育馆取得的。”

一九七八年,洪南丽在上海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组委会工作。

近照洪南丽。

一张黄色的票根,一个模糊的图像,几个简单的故事...都是这段记忆的瑰宝。到7月底,上海体育馆继续收集老物件、珍贵图像等。向社会收集——听听你的故事,“万体馆”的故事,属于上海的故事。

0